Los Lughcadores 失重 16.4% 總烘焙時間 "收完衣服 晾完衣服"
烘焙點 到聽到一兩聲二爆 直接下豆
2009年3月23日 星期一
煮咖啡很難嗎???
煮咖啡很難嗎??
說難 真的很難
說簡單 也就真的很簡單
其實只要小學有畢業 大概就會作過溶解實驗
裡面討論到的東西
不外乎 溫度 大小 時間
簡單的來說 溶解率 跟 溫度 時間成正比 跟粉末的顆粒大小成反比
這樣看起來有沒有覺得很簡單??
煮咖啡跟這個實驗並沒有太大的差異
頂多你需要多注意豆子的新鮮度 接下來的事情就跟小學的實驗一樣了
你可以固定所有變因 單一一個操作變因
例如固定水量、豆子粉量、磨豆機的粗細、沖煮的時間 單純的變化溫度就好
這樣你只要拿個杯子或碗放入咖啡粉沖入熱水
然後濾掉粉末 這樣就是一杯可以喝的咖啡了
只要豆子新鮮基本上都不會太難喝
說煮咖啡很難??
其實也真的不容易看看 neil 用作研究的方式玩咖啡
你看單單細粉一樣 就可以衍生出多少學問
還用流體力學來分析細粉的沉澱模式
其實也真的很不容易
不過每個人對咖啡的要求都不一樣
你可以從最簡單的方式 選擇一樣對你自己來說最適合的方法
對我來說 煮咖啡難嗎???
想喝咖啡的時候對我來說很簡單
想玩咖啡的時候對我來說就很難 ><~
客官們,煮咖啡很難嗎???
說難 真的很難
說簡單 也就真的很簡單
其實只要小學有畢業 大概就會作過溶解實驗
裡面討論到的東西
不外乎 溫度 大小 時間
簡單的來說 溶解率 跟 溫度 時間成正比 跟粉末的顆粒大小成反比
這樣看起來有沒有覺得很簡單??
煮咖啡跟這個實驗並沒有太大的差異
頂多你需要多注意豆子的新鮮度 接下來的事情就跟小學的實驗一樣了
你可以固定所有變因 單一一個操作變因
例如固定水量、豆子粉量、磨豆機的粗細、沖煮的時間 單純的變化溫度就好
這樣你只要拿個杯子或碗放入咖啡粉沖入熱水
然後濾掉粉末 這樣就是一杯可以喝的咖啡了
只要豆子新鮮基本上都不會太難喝
說煮咖啡很難??
其實也真的不容易看看 neil 用作研究的方式玩咖啡
你看單單細粉一樣 就可以衍生出多少學問
還用流體力學來分析細粉的沉澱模式
其實也真的很不容易
不過每個人對咖啡的要求都不一樣
你可以從最簡單的方式 選擇一樣對你自己來說最適合的方法
對我來說 煮咖啡難嗎???
想喝咖啡的時候對我來說很簡單
想玩咖啡的時候對我來說就很難 ><~
客官們,煮咖啡很難嗎???
沖煮溫度
關於沖煮溫度 在手沖的時候
我一向都是取 78~92之間
基本上很少有走到兩個端點
大多都還是在 85度上下
可能跟我喝的烘焙度有關
我之前作過一個簡單的實驗
就是不告訴同事豆子是不是同一隻 調整三度來煮
基本上每個同事都會告訴我不一樣
這個週末作了個實驗
用滾燙的熱水 大概95度左右 沖入koratie WP
沖入咖啡 用類似杯測的做法處理 但是放約一分鐘左右
最後用金屬濾杯濾粉
味道喝起來含滿像syphon的
濃度那些都不錯
味道呢
感覺比起手沖複雜度低一些 但是喝起來甜感相對高
非常耶家的口感 有酸 但是不會讓人不舒服
香氣有點類似檸檬柑橘類的味道
一喝你就知道就是耶家
我一向都是取 78~92之間
基本上很少有走到兩個端點
大多都還是在 85度上下
可能跟我喝的烘焙度有關
我之前作過一個簡單的實驗
就是不告訴同事豆子是不是同一隻 調整三度來煮
基本上每個同事都會告訴我不一樣
這個週末作了個實驗
用滾燙的熱水 大概95度左右 沖入koratie WP
沖入咖啡 用類似杯測的做法處理 但是放約一分鐘左右
最後用金屬濾杯濾粉
味道喝起來含滿像syphon的
濃度那些都不錯
味道呢
感覺比起手沖複雜度低一些 但是喝起來甜感相對高
非常耶家的口感 有酸 但是不會讓人不舒服
香氣有點類似檸檬柑橘類的味道
一喝你就知道就是耶家
2009年3月19日 星期四
2009年3月18日 星期三
2009年3月17日 星期二
更新測溫模式 以及烘焙模式
之前測溫點很不穩定
因為我一直想要量到豆溫
今天更改測烘焙室的溫度
發現二爆的烘焙室溫度竟然可以上到275度左右
讓我有點訝異
不過這種測溫方式似乎有個好處
雖然無法像以前一樣量測到豆表溫度
但是如果offset抓到的話
我可以抓豆子齊步走的溫度
另外也可以抓看看豆子的最高耐熱溫度
今天一把El Salvador Los Luchadores Paramara
總烘焙時間19min 二爆後 20sec 一爆很不明顯 (爐溫 272度下豆) 失重18%
咬了兩顆味道似乎還滿討喜的
酸甜酸甜的感覺應該算是成功
因為我一直想要量到豆溫
今天更改測烘焙室的溫度
發現二爆的烘焙室溫度竟然可以上到275度左右
讓我有點訝異
不過這種測溫方式似乎有個好處
雖然無法像以前一樣量測到豆表溫度
但是如果offset抓到的話
我可以抓豆子齊步走的溫度
另外也可以抓看看豆子的最高耐熱溫度
今天一把El Salvador Los Luchadores Paramara
總烘焙時間19min 二爆後 20sec 一爆很不明顯 (爐溫 272度下豆) 失重18%
咬了兩顆味道似乎還滿討喜的
酸甜酸甜的感覺應該算是成功
2009年3月13日 星期五
2009年3月10日 星期二
新測溫棒 測試

上週買了隻測溫棒 結果發現他的電線外皮好像是橡膠作的
已經老化脆裂我就拿去給老闆更換
結果老闆說已經找不到製造商了只能退錢或是換另外一個製造商的物品
可是另外一個製造商的測溫棒太短了不符合我的使用習慣
我就還是拿回這一隻
老闆給了點折扣
話說新的測溫棒拿回來應該要好好的給他測試一下
結果第一批烘的測溫棒部分碰到滾筒
整個溫度都飆高
害我搞錯想說怎麼還沒一爆就二爆了
就草草下豆結果一下豆才發現慘了
竟然才正要開始一爆
所以只好用來作二烘實驗
所以只好重新烘一批
這次就比較小心烘了
結果烘到一半小孩回來
分心了一下
結果搞到
10min 160
15min 206一爆不太清楚的聲音
18min 208
21min 214
23min 226二爆
23min 20sec 下豆
兩次烘焙都怪怪的
好像新器具拿回來都會有個適應期
二烘的 失重 17.2%
一烘的 失重 18%
稍微咬一下
二烘的似乎搞的有點苦
一烘的就有點呆
明天在來測試一下
好久沒搞到這麼慘了 ><
===================
剛剛簡單測了兩隻豆子
果然跟咬的感覺一樣
單次烘焙太長整個豆子只剩下苦味跟甜味
苦味的強度又蓋過甜味
二次烘焙的苦味沒那麼強
多了股好像發酵水果的味道
甜度倒是還不錯
接下來還是養養豆好了
2009年3月9日 星期一
吃素這件事情
關於吃素這件事情
常會被剛認識的朋友問起
其實也沒有什麼特別的東西
我從小就不愛吃看得出來型體的東西
舉凡雞鴨魚這種看得出來的東西
我幾乎是不碰的
除非是已經被肢解的像是豬肉牛肉才比較會吃
所以大概能吃的肉類就不多了
我吃肉吃最多的時間大概就是念高中大學的時候
那時候打籃球又在成長期感覺好像都吃不飽
後來有一次大拜拜的時候 很無聊跑去看人家殺豬
因為這不是專業的處理
所以搞的場面非常的血腥
之後我就連豬肉都不太碰了 只吃牛肉
一直到了應該是六七年前吧
一次過年怎麼吃怎麼拉後來就想說算了不想吃肉了
說也奇怪 就一直到現在都幾乎沒有吃過幾次肉了
也許這是緣分吧
對我來說 吃葷吃素其實沒什麼不一樣的
就是種選擇吧
並沒有說吃葷就比吃素好或不好
對小孩來說其實我也不想限制她們
因為我現在不吃肉這是我自己的選擇
孩子們將來也有他自己的選擇權力
常會被剛認識的朋友問起
其實也沒有什麼特別的東西
我從小就不愛吃看得出來型體的東西
舉凡雞鴨魚這種看得出來的東西
我幾乎是不碰的
除非是已經被肢解的像是豬肉牛肉才比較會吃
所以大概能吃的肉類就不多了
我吃肉吃最多的時間大概就是念高中大學的時候
那時候打籃球又在成長期感覺好像都吃不飽
後來有一次大拜拜的時候 很無聊跑去看人家殺豬
因為這不是專業的處理
所以搞的場面非常的血腥
之後我就連豬肉都不太碰了 只吃牛肉
一直到了應該是六七年前吧
一次過年怎麼吃怎麼拉後來就想說算了不想吃肉了
說也奇怪 就一直到現在都幾乎沒有吃過幾次肉了
也許這是緣分吧
對我來說 吃葷吃素其實沒什麼不一樣的
就是種選擇吧
並沒有說吃葷就比吃素好或不好
對小孩來說其實我也不想限制她們
因為我現在不吃肉這是我自己的選擇
孩子們將來也有他自己的選擇權力
2009年3月3日 星期二
又買了一堆東西
這幾天又買了一堆東西
買了兩個電子秤一個比較大的廚房用 一個口袋型的吧台用
廚房用的大概是五公斤精確度到1g 其實滿夠了
吧台用的精確度說是0.1g
這兩台都是祖國貨 正確程度就不曉得了
反正兩台加上運費也500左右就用看看了
另外今天吃中飯的時候再隔壁的電子材料行買了之測溫棒
本來的玻璃纖維測溫線已經不準一陣子了
雖然老闆說鐵福龍的測溫線也可以到250度
不過畢竟這咖啡是要喝下肚子的還是不要貿然嘗試
畢竟毒害的不是只有我自己可能咖啡蟲們會先被毒死
新設備到貨總是要測試一下
今天下雨想說溼度比較高
或許可以烘的比較深一點
就烘了一隻之前的坦尚尼亞
208g/250g 失重 16.8%
小土炮沒熱鍋
11分鐘左右到達170度
15'36開始一爆 203度
17'2x爆完 209度
19'56開始二爆 232度
20'35秒下豆 236度
今天不知道是不是氣溫較低豆子放熱期昇溫的幅度明顯比較慢
就等著十天後喝了
----------------------
最後還是忍不到十天
五天就拿出來煮了
沒辦法下雨天
沒出門就給他努力的煮了
周五晚上拿出來醒豆
周六早上煮都還是漏斗狀
然後電子秤拿來用的時候還搞錯單位
怎麼秤都是10g 11g後來才發現 那不是gram 是 ct
過陣子可能會先練練手法把重量先穩定下來
然後電子秤就可以少用
這次的豆子偏苦雖然說這隻豆子本身苦味就比較高
不過這次的苦味壓過甜度
下次要控制溫度試試看低個五度 到剛touch 到二爆就好了
看看苦味是不是會減少一些
買了兩個電子秤一個比較大的廚房用 一個口袋型的吧台用
廚房用的大概是五公斤精確度到1g 其實滿夠了
吧台用的精確度說是0.1g
這兩台都是祖國貨 正確程度就不曉得了
反正兩台加上運費也500左右就用看看了
另外今天吃中飯的時候再隔壁的電子材料行買了之測溫棒
本來的玻璃纖維測溫線已經不準一陣子了
雖然老闆說鐵福龍的測溫線也可以到250度
不過畢竟這咖啡是要喝下肚子的還是不要貿然嘗試
畢竟毒害的不是只有我自己可能咖啡蟲們會先被毒死
新設備到貨總是要測試一下
今天下雨想說溼度比較高
或許可以烘的比較深一點
就烘了一隻之前的坦尚尼亞
208g/250g 失重 16.8%
小土炮沒熱鍋
11分鐘左右到達170度
15'36開始一爆 203度
17'2x爆完 209度
19'56開始二爆 232度
20'35秒下豆 236度
今天不知道是不是氣溫較低豆子放熱期昇溫的幅度明顯比較慢
就等著十天後喝了
----------------------
最後還是忍不到十天
五天就拿出來煮了
沒辦法下雨天
沒出門就給他努力的煮了
周五晚上拿出來醒豆
周六早上煮都還是漏斗狀
然後電子秤拿來用的時候還搞錯單位
怎麼秤都是10g 11g後來才發現 那不是gram 是 ct
過陣子可能會先練練手法把重量先穩定下來
然後電子秤就可以少用
這次的豆子偏苦雖然說這隻豆子本身苦味就比較高
不過這次的苦味壓過甜度
下次要控制溫度試試看低個五度 到剛touch 到二爆就好了
看看苦味是不是會減少一些
2009年3月2日 星期一
2009年3月1日 星期日
1-shot 2-shot 3 more shot....一下下就玩光了
這個週末 把上週買的 mojoblend拿來努力的煮
機器 Rancilio Silvia + Mazzer Super Jolly Man
Rancilio double濾杯
time surfing 120sec
聽了之前Marco的建議
試著去找出下頭的幾個問題
1.水流不是從filter中間流出的問題
2.沖煮時間
3.分段擷取
第一個我是著先去找到一個水平儀
測試桌面水平然後發現桌面雖然不是很平
但是也沒有嚴重的歪斜
然後測咖啡機水平發現咖啡機主體並沒有傾斜
可是這樣並不見得沖煮頭沒有傾斜
所以再鎖上濾器空煮看看
這時候就發現完全沒咖啡粉餅的時候
水匯集的地方就在中間偏外側(偏向操作者)
試著把機器靠近我這端墊高 大概三四公厘之後
發現水就比較靠濾器中央了
或許機器應該要送去整理一下
第二的是沖煮時間的問題
試著要把沖煮時間延長成 24sec 60cc
所以重新調整豆子的粗細
SJ的粗細感覺水平磨距還滿接近的
雖然說是無段微調
可是從24sec 30cc調到24sec 60cc 其實距離並不大
差一點點感覺流速就差滿多的
這點有點討厭
流速調整的差不多之後試著去分段取沖煮出來的咖啡
這時大概是 27秒 60 cc
原則上是想要取 20 20 20.
不過很無奈的小弟總是手忙腳亂
第一次取得大概是 30 15 15
(A B C)
測試的結果是
A的味道很強烈 各種味道都很多個人不是太喜歡這種味道 雖然香氣也最好
B的味道感覺就比較單一酸味是主體 但是並不是讓人覺得不舒服的味道
C的味道感覺有點像以前用蒸氣咖啡機煮出來那種味道味道很淡而且帶有比較強的澀味
我不知道是不是該用過度粹取這個說法
第二次再取我試著去取 15 30 (A B)
A的味道還是一樣強烈 甚至比第一次取的更強烈
B的味道相較於第一次的B味道更好一點
酸度較低雜感也更低也有更好的香氣
這杯我就自己喝掉了
雖然跟在Mojo喝到的差異不小
但是整個輪廓有出來
我想下次有弄到豆子的話
可能會試著分段取 10cc 35cc 15 cc看看
機器 Rancilio Silvia + Mazzer Super Jolly Man
Rancilio double濾杯
time surfing 120sec
聽了之前Marco的建議
試著去找出下頭的幾個問題
1.水流不是從filter中間流出的問題
2.沖煮時間
3.分段擷取
第一個我是著先去找到一個水平儀
測試桌面水平然後發現桌面雖然不是很平
但是也沒有嚴重的歪斜
然後測咖啡機水平發現咖啡機主體並沒有傾斜
可是這樣並不見得沖煮頭沒有傾斜
所以再鎖上濾器空煮看看
這時候就發現完全沒咖啡粉餅的時候
水匯集的地方就在中間偏外側(偏向操作者)
試著把機器靠近我這端墊高 大概三四公厘之後
發現水就比較靠濾器中央了
或許機器應該要送去整理一下
第二的是沖煮時間的問題
試著要把沖煮時間延長成 24sec 60cc
所以重新調整豆子的粗細
SJ的粗細感覺水平磨距還滿接近的
雖然說是無段微調
可是從24sec 30cc調到24sec 60cc 其實距離並不大
差一點點感覺流速就差滿多的
這點有點討厭
流速調整的差不多之後試著去分段取沖煮出來的咖啡
這時大概是 27秒 60 cc
原則上是想要取 20 20 20.
不過很無奈的小弟總是手忙腳亂
第一次取得大概是 30 15 15
(A B C)
測試的結果是
A的味道很強烈 各種味道都很多個人不是太喜歡這種味道 雖然香氣也最好
B的味道感覺就比較單一酸味是主體 但是並不是讓人覺得不舒服的味道
C的味道感覺有點像以前用蒸氣咖啡機煮出來那種味道味道很淡而且帶有比較強的澀味
我不知道是不是該用過度粹取這個說法
第二次再取我試著去取 15 30 (A B)
A的味道還是一樣強烈 甚至比第一次取的更強烈
B的味道相較於第一次的B味道更好一點
酸度較低雜感也更低也有更好的香氣
這杯我就自己喝掉了
雖然跟在Mojo喝到的差異不小
但是整個輪廓有出來
我想下次有弄到豆子的話
可能會試著分段取 10cc 35cc 15 cc看看
訂閱:
文章 (Atom)